COOKWARE & STOVES的一场团体赛 |
|
作者:残温 |
|
评测结束于年初,报告完成于年末。拖沓是我无双个性,懒惰是我唯一表情。 |
|
说起评测,若是评测套锅,需配备同样的炉头;评测炉头,也需配备同样的套锅。而我一来懒得四处去借装备,二来懒得进行如此反复的组合测试,所以最终决定弃繁从简搞一场团体赛。 |
|
故事的主角: |
|
1组:传统的CA套锅 & KIRRIMOR K2-101,入门的铝套锅和一款中规中矩的经典炉头。国内市场售价分别是110和260。配迈鲜高山气罐一只。 |
|
2组:SNOWPEAK TREK900TI & BRUNTON CRUX,轻质的钛锅和有着巧妙折叠设计的轻量炉头,国内市场售价分别是440和1125。配迈鲜高山气罐一只。 |
|
差别巨大的两对组合,做这样一个比较,是为了对自己的装备升级进行一次评价。许多个性化的测试在包括网络在内的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参考信息,需要亲力亲为。 |
|
言归正传,回到我们的这场团体赛,其实动手做一个测试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,我常期盼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果,这似乎是乐趣所在。 |
|
|
为保证环境统一,所有测试用装备、仪器和水在同一室内放置半小时以上。
松拓表显示:
时间2006年4月11日16点24分
气压1002毫巴
温度21摄氏度 |
|
|
新买的两只迈鲜高山气罐,罐底显示同一批号050624 |
|
|
编号测重:1号罐360g |
|
|
2号罐360g,迈鲜的灌装很精确
|
|
|
1组:CA套锅中最大口径锅,空锅测重:124g |
|
|
装水后测重783g,相减后得装水量659g |
|
|
2组:trek900ti空锅103g,钛制品在总体重量上还是有优势。 |
|
|
逐渐装水至总重762g,保证装水仍为659g |
|
请出团体赛的另两位选手: |
|
|
1组的kirrmor k2-101 & 2组的brunton crux炉头,2组crux明显显得娇小玲珑(其实101也不算大,也可以塞到锅里)。 |
|
|
1号罐+1组选手,盖好锅盖,火量调至最大,观测其烧开659g水的时间。在确定水开与否的标准上,为避免频繁掀开锅盖影响测试结果,约定水汽首次顶开锅盖为限计时,这样在首次顶开锅盖至水溢出之间仍有短暂时间,以关闭炉头,避免水溢出和烫伤。 |
|
|
测试结果:1组烧开耗时:3分4秒05
|
|
|
2号罐+2组选手,同样火量调至最大。由于疏忽忘记把锅的把手折开,短时内被烧红,crux的火力比较充沛,另外大火盘也使火焰从锅底探出,烧到把手。 |
|
|
测试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,3分08秒37,比1组慢了4秒多。4秒钟本不算多大差距,但是通常感觉本是2组以较多优势领先才对,重望之下,难免有些失望。 |
|
|
静置至水归常温,再测1号罐,345g,消耗燃料15g
|
|
|
2号罐,347g,消耗13g,2组在能耗方面略胜一筹。 |
|
|
推测原因,主要是101炉头支架距火盘距离较高,更有利于使用温度最高的外焰。 |
|
|
而crux炉头由于追求更佳的收纳性,支架距火盘很近,吃了一定亏。 |
|
|
两炉头对比一下看。 |
|
|
首次使用后的crux炉头发出淡淡的香槟金色,并未看出传言中用过生锈的趋向,在后来使用中发现,一旦水或汤溢到火盘上,很快就使这种香槟金色过渡到古铜色,失去了最初的光泽,但是只要保养得当,还不至于到生锈的程度。 |
|
|
这是未使用过的crux |
|
|
再来一张近照,支架的关节处不只是用的什么材料,只要一次使用后就变为炭黑 |
|
|
这是1(右)、2(左)两组的团体照,可以看出在收纳的体积和科学性上2组无疑是有优势的。 |
|
|
这是2组的所有成员:气罐、炉头、套锅外加一支钛勺,可以看出,锅里还有空间可以装打火机、火柴、汤包等小物品。 |
|
|
最后看看1组全体成员+一把勺子的总重:841g,这个重量不含套锅中最小号锅,以及中号锅的锅盖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K2-101放在中号锅里。 |
|
|
许多人会认为升级的装备总比老装备好,事实有时却会跟我们开玩笑,购买后反悔的事例也并非没有。就像这一次即便在钛锅的配合下,CRUX还是没有烧过更平民的KIRRIMOR K2-101,坦率地说这让我有一点点失望。当然绝不会让我后悔,如果做一个综合评价的话,我还是会把冠军队的称号赋予2组。因为2组有着更科学的收纳设计,更轻便的整体重量,更精美细致的外观。而即便是以4秒惜败的烧水时间,我不得不也为2组争辩一句:要知道K2-101的热输出功率为3.92KW,CRUX的热输出功率是3.52KW。 |
|
在对待装备的态度上,自古就没有统一,以后也不可能统一。我们可以欢呼:看,2组在便携、轻量、美观方面取得如此突出优势,而同时却并不因此牺牲效率。我们也可以赞叹:1组仅以不足2组四分之一的价格,却达到与2组相当的燃烧效率,是何等的性价比。还是我们常说的观点:即便是有优势的装备,也无法全面胜出,因为评价装备的标准,并不唯一;即便是完全一样的装备,也很难得到同样的评价,因为看待它的人,各有不同。 |
|
这样的一次测试,或许可以称为纵向比较。我们常见的各种测试,大多属于横向比较,似乎更多的人乐于在购前进行目标商品的相互比较,而一旦商品购买行为完成,则极少有人会做一次纵向比较,即对你不同阶段拥有的同一类装备进行比较,尽管这样做可以量化装备升级的成果,有助于理性升级装备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